《你有當小偷的潛質嗎?》
問題:如果你是入屋偷竊的小偷,你會選擇什麼時間下手?
A:早上9點
B:中午3點
C:凌晨3點
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,才有實踐的價值。
但說不上是值得炫耀的事,卡爾從小到大的夢想,
就是做一個偷偷潛入別人屋內,偷走值錢的東西後溜走的小偷。
為了腳踏實地做一個小偷,
卡爾看了很多類似題材的電影,也逐秒分析過同類罪犯的報導。
愈是研究,愈是躍躍欲試。
最後,卡爾決定在家附近的一棟住宅,踏出夢想的第一步。
目標單位是10樓G室。沒有原因,純粹靠直覺。
他不在乎那住戶有沒有貴重財物,隨便偷個花瓶讓家裡失去格調也好,把冰箱裡的雪糕偷走,弄垮那戶主人的心情也不是難事。
對卡爾來說,享受實踐的過程才是最重要。
他決定參考世上著名大盜「夜鷺」在凌晨3時出擊。
因為夜鷺說過,凌晨3時是人類防禦意識最薄弱的時間。
卡爾穿上黑色緊身衣,戴上黑色面罩,將自己與黑夜融為一體。
他來到10樓G單位,只花了23秒就把門鎖解決了。
當他蹬起腳尖潛入屋內,沒想到玄關上的燈,是自動感應啟動的。
卡爾心裡咒罵,這真是他媽的貼心設計啊!
客廳的輪廓因燈光映入眼簾,卡爾掃視四周,沒有古董花瓶,也沒有名畫…
還有一男一女全身赤裸地纏在一起,像蟲一樣蠕動。
「……」卡爾整個人僵住,腦袋想著換成是夜鷺他會怎樣處理。
顯然,那對男女比較知道該怎樣處理眼前的狀況,他們先合力制服卡爾,才慢慢穿衣服報警。
警察來了,卡爾被抓進監獄,整個過程很快很流暢,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反應,就察覺自己身上換上了囚服。
在獄中,卡爾遇見了他的偶像夜鷺。
他沒有跑上去拿簽名,而是問他到處哪裡出錯,是不是該先斷了目標單位的電源。
夜鷺揚起眉毛:「凌晨3點偷東西就是個天大的錯誤,你應該轉為下午3點,4點也好…總言之不是在凌晨!」
「為什麼?」卡爾。
「凌晨3點大家都在家睡覺,他們醒來就玩完了。下午3點大家都在上班,沒人在家你愛怎樣偷就怎樣偷。下午有人在家的機率,總比你吵醒別人的機率低很多。」
「但我看過所有罪犯的報導…」卡爾。
「他們就是因為失敗了被警察抓住,你才有機會看到報導,你看到的只是失敗例子,學他們有什麼用…」夜鷺嘆一口氣。
「……」卡爾。
(完)
人類的腦袋很棒棒,能夠一瞬間處理很多資訊,但太在乎表面或單方面的資訊,會做出錯誤決策,陷入了「認知偏誤」的狀況。
有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,此事件也被稱作「倖存者偏誤」,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聯軍與德軍的空戰,使聯軍戰鬥機損失慘重。
於是軍方請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亞伯拉罕·沃德教授,研究戰機該如何加強防護,才能降低被擊落的機率。
由於當時的航空技術,如果整部戰機都防強防護會使飛行變得笨重而難以控制。
教授將所有進行過戰役,傷痕累累的戰機進行分析,發現機翼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位置,駕駛座和機尾則是最少受到攻擊。
結果,教授卻執意要加強駕駛座和機尾的防護,令軍方大感不解。
教授說,既然機翼傷殘累累也能安全回歸,就證明機翼被擊中不是致命傷,相反駕駛座和機尾受到攻擊,才是戰機被擊落的原因。果然在加強防護後,戰機被擊落的比例明顯降低了許多。
總結:
以上一個故事是以失敗者吸取資訊,一個以成功者,但兩者都錯誤使用。
最後還是要說一下,題目所說的「90%人都會犯錯」只是我亂編出來的,但我確信很多人因為這一句,才會停下來思考,直覺告訴你的答案是否正確。
所以我們下每個決策前,都應該記著「90%人都會犯錯」這一句,停下來,換個角度思考一下,現在所做的事或立場是否正確。